然而,当X射线穿透人体时,仅有约70%的主射线能笔直抵达探测器,剩余30%的射线会在组织界面。这些散射射线如同图像上的"噪声",若没有滤线栅的过滤,X射线影像将面临多重质量危机。
1、影像模糊与伪影丛生
散射射线以随机角度射向探测器,在数字传感器上形成均匀灰雾。临床案例显示,未使用滤线栅拍摄的胸部X光片,肺野区域会呈现0.3-0.5的光学密度值升高,相当于在清晰影像上叠加一层半透明毛玻璃。这种灰雾效应导致肺结节检出率下降42%,早期肺癌可能因此漏诊。
2、对比度崩塌与诊断失准
滤线栅通过铅条结构形成方向选择性通道,仅允许与X射线管焦点呈±8°夹角的主射线通过。这种物理过滤使图像对比度提升50%-100%。以乳腺钼靶检查为例,使用滤线栅后,微钙化灶的显示率从63%提升至91%,这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。
3、剂量悖论与辐射风险
滤线栅虽会吸收15%-30%的主射线,但通过消除散射噪声,可使所需曝光量降低40%。反之,若弃用滤线栅,为获得同等诊断质量的影像,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将会增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