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人群与场景
长期卧床、活动受限但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者,在病床、轮椅、对接车之间的安全转移,减少人力负担并降低跌倒风险。
术后但不能自主坐立或脊柱不能弯曲的患者,借助平躺式移位实现平卧位下的平稳转运与体位调整。
ICU 内短距离转运与体位变换:如床旁检查、压疮高风险患者的体位调整、早期活动;设备通常具备电动升降、称重、底座开合、底座旋转、紧急停止、手动应急下降等功能,便于精准、可控操作。
不适用与禁忌情形
血流动力学不稳定:未控制的休克、重度低血压、持续大出血等。
呼吸循环不稳:需高流量氧疗、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且难以维持氧合与通气、频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等。
急性神经系统不稳定:近期颅内出血、脑梗死进展期、颅内压显著升高且未控制者。
严重骨关节、软组织问题:不稳定性骨折、重度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风险、大面积开放性伤口、未处理的皮肤撕脱、连枷胸、不稳定性胸廓损伤等。
无法建立有效固定、承托:体型、体位使吊具无法安全、均匀受力,或管路设备无法妥善固定且存在高风险牵拉时。
意识状态与配合度:清醒但极度躁动、谵妄且无法安抚或约束,移位可能加重自伤或管路脱出者,应暂缓并由医师评估镇静、约束策略后再行移位。
设备与环境不匹配:超出设备额定承重、空间狭小无法展开或地面坡度/门槛导致不稳定,以及无法锁定制动的地面条件。
相对禁忌(需个体化权衡):妊娠晚期、严重肥胖、近期大手术后24-48 小时内(待生命体征与切口/管路稳定后再评估)。
注:以上为移位操作的一般禁忌与风险情形,具体以床旁评估与主管医师决策为准;部分重症患者(如气管切开、携带多管路)在充分固定与监测前提下,可选用功能完成转移。
